校长新定义——袖手旁观不做事赤膊上阵搭平台
现代社会学校存在多样化的问题,也存在已经没有办法用一个计划、一种组织方式、一样的评价监督来管理学校的问题。我想了一句话,叫做“袖手旁观不做事,赤膊上阵搭平台”。即校长亲力亲为的事做得越少越好,校长更多的是搭建平台。
根据我的经验,有三个要素可以成为校长搭建平台的着力点,分别是治理结构、课程、教师。
治理结构:多元主体、减少层级
治理结构,现在大家谈得比较多,但是真正做得又比较少,因为它是伤筋动骨、自我革命的事。
一个相对完整的治理结构,起码有多元的治理主体,要以学生为中心。多元的治理主体要有教代会,无记名投票,一票一票决定方案和规则能不能通过。要有学术委员会,决策学校里科研项目的立项、教师职称的评定、科研经费的分配。要有党组织,确保办学方向、教育分针不能出问题,还要有监督作用。另外,还要有校务委员会、学代会和家长联合会。一般来说,这6个治理主体基本上代表了各方利益。处理好治理结构,还要让这个组织尽量减少层级。校长如果经过几个层级才能把信息传达给老师和学生,这肯定会出问题。
学校的结构扁平化,首先就要抽掉管理层级,管理层级越少越好,必须是一个独立的、有人事的、有预算的权力。
课程研发:“顶天”“立地”、兼顾经典与个性
开发课程的时候一定要熟悉国家课程的要求,国家课程的方案、标准这个底线要守住。从育人目标到学科领域、科目,这些基本的“天”我们不能去触碰,“立地”就是我们要研究学生的需求。学生年龄段的特点,不同民族的特点,这些都需要认真研究。
另外就是要兼顾课程的丰富性、经典性与个性。多少课程才算多?这没有定数,要按照学校的资源状况来思考,包括教师、空间、资源的支撑。
我曾到好多农村学校,他们都说条件不行。我说,城里学校开不了的体育课,农村学校反而可以开,比如开轮滑、独轮车等等。还有爬树课,没有一个校长同意,因为不安全。这个问题,借鉴一下攀岩的工具,树杈上吊一条绳子,把每个学生弄一个网兜兜起来,就掉不到地上。
就像一些饭店有招牌菜,学校还要有特色、传统、经典的课程。经典的课程,第一需要坚守,第二要有个性,第三需要建设一个修正完善的系统。每一个阶段都要发现问题,建立一个自我完善的系统平台,才能解决这个问题。
教师结构:把现有资源发挥到最大
教师这个层面,首先要思考的可能就是结构。大部分学校没有招聘教师的权力,有时候在解决结构问题的时候无可奈何。但即使这样,我们也要想想,有没有办法解决教师结构的问题。
我在高密一中的时候,缺一个摄影老师。后来发现一个政治老师非常喜欢摄影,就让他边教政治边教摄影。结果发现,他教摄影比教政治发挥的作用大得多。所以在现有的资源里,在结构调整上其实也可以做很多事情。不是说有什么老师就开什么课,而是学生有需求,就想办法开这个课。
再一个就是要研究教师的需求层次。处在不同发展时期的教师有不同的需求,新老师和工作了十年的老师、临近退休的老师需求不一样,如果不去思考他们的需求、不给他们搭建平台,他们就会慢慢消极。
我们希望通过做三个实线顶点(治理结构、课程、教师)的事,让三个虚线顶点(教育创新专业发展生态、个性化成长生态、学习支持生态)自然生长。比如说,当把治理结构和课程做好了,有了学生的参与,必然会生长出每一个学生不同的成长,因为有了课程选择的机制,每一个学生自己成长的生态就会形成。不同的学生形态、知识系统就会通过老师的课程产生出不一样的、针对不同学生的生态。在此基础上,各种教育模式、各种教育创新、教师专业发展的不同路径就会产生。
所以,我们怎样在这个系统当中突破障碍?那就是尽校长最大的力量去突破一些瓶颈,不要抱怨条件,静等花开,让三个虚线顶点慢慢生长。
(本文为中国教育新闻网记者方艺芬根据北京十一学校校长李希贵在香山训练营的演讲整理。)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